投資心理學


面對大起大落的股市,投資者的心理質素很重要,不少股民滿手蟹貨,很多人選擇長揸不放,
結果積壓着資金,錯失翻身機會。

了解歷史數據,但原來在投資時,歷史價格已完全沒有意思、
可以不理, 「1997年很多人摸頂買樓。假設物業是投資用,
在1997年用600萬元現金買入,當樓價跌至400萬元,便怎也不賣。


特別推薦大家讀《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是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所著。

一、不要誇大機率

其實,每隔幾年才出現大型股災、十年八載才有一場金融風暴、金融海嘯更是數十年一遇,
投資市場大部分時相對平靜,各項指數反覆向上。投資者誇大股災發生的機會率,
結果令到投資過分保守。

二、勿過分自信或悲觀

大家不要對股市過分悲觀,遇見股災便對股市卻步,千萬不要被短暫波動影響。
若投資者的心理質素較弱,不宜買股票,因每日都見到價格。
反而買樓沒這麼容易看見價格升跌,較難被短暫波動左右。
此外,投資者也不要過分自信,以為自己能夠跑贏大市。
能跑贏大市,幸運成分居多。

三、公式勝過直覺

很多人憑直覺投資、或是聽消息買股票,過去見不少人便是道聽塗說,
胡裏糊塗買入一些不懂的股票。因此鼓勵同學多做分析,最好找一些公式作依據,
往往可提升勝算。


四、別被沉沒成本誤導

不要被「沉沒成本」,即過去買入價格誤導,
「這情況類似等巴士,你過去經驗等10分鐘車會來,但今日等了5分鐘、10分鐘車還沒來,
很多人會認為等15分鐘想車來的機會更大,結果便死等爛等。」
原來過去等車的時間是「沉沒成本」,不應理會,反而要了解巴士久久不來的原因,
以決定是否等下去。「若果原因是全港大塞車,數小時後亦未必有巴士,
便不要因為等了很久而繼續等,行路回家吧!」

股票亦然,應否繼續持有一隻股票,最重要看其盈利前景,
現價較買入價是賺是蝕,已不重要。若深知大市轉勢下跌,
不如及早沽貨,否則等足7年才返家鄉,便犧牲很多機會,
若願意「壯士斷臂」,便可以趁市況低迷時,買入其他有前景的股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imes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